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做好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职业院校,有关单位:
近几年来,我厅通过建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制度,发挥教学改革研究在教学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每2年立项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有力促进了教学改革,成效明显。在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获特等奖1项,实现我省各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零”的突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首个特等奖。为持续提升教学改革研究水平,按照《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和《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鲁教职字〔2017〕6号)、《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5〕11号)要求,决定开展2021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要求
继续按照鲁教职字〔2015〕11号文件执行。
二、立项数量
全省计划立项500项左右,其中,重点资助项目100项左右,一般资助项目200项左右,自筹经费项目200项左右。
三、立项范围
各地各职业院校在《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附件1)范围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自行命题组织申报。已获得同级及以上部门立项支持的项目不再申报,我厅2015、2017年立项尚未结题的教改项目及2019年立项的项目不得申报。
四、立项方式
继续采取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立项资助的方式。每所高职院校(含职业技术大学)可申报10个项目,举办专科教育的本科院校可申报3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可申报5项。各市申报数额按中职学校数量、在校生数、师生比及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附件2)。
五、立项程序
各地各职业院校按照下达数量,认真规范地做好组织申报、评审和报送等工作,申报人资质及其他申报要求按照鲁教职字〔2015〕11号文件相关规定执行。
立项单位在校级或市级教改立项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并在公示后上报。我厅评审、公示无异议后,予以立项。
六、其他事宜
各地各职业院校于2021年1月10日前,登录山东省职业教育管理平台“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管理系统”(http://221.214.56.13:8292/,登录账号前期已公布),上传《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附件3),在线填报《申报书(活页)》(活页内容须与《申报书》对应内容保持一致,否则取消参评资格)和《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4)。同时,中职学校以市为单位、高职院校以学校为单位,将《申报书》、《汇总表》(纸质版各一式1份,加盖公章)邮寄至我厅职业教育处。
联系人:李寿冰 陈志浩,电话:0531—81916556,地址:济南市历下区南圩门外街8号309室。
附件:1.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指南
2.各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限额表
3.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
4.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5.高职院校代码表
山东省教育厅
2020年12月 日
附件1
2021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立项指南
选题编号 |
选题内容 |
A.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
A01 |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标准、实现路径和监测指标研究 |
A02 |
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发展研究 |
A03 |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匹配研究 |
A04 |
职业教育提升服务支柱产业及战略新兴产业能力的策略研究 |
A05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
A06 |
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研究 |
A07 |
高水平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究 |
A08 |
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研究 |
A09 |
提高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研究 |
A10 |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
A11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
A12 |
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与综合改革研究 |
A13 |
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
A14 |
信息化条件下职业院校现代化管理模式研究 |
A15 |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 |
A16 |
职业教育集团实体化运作模式与机制研究 |
A17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
A18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教育型企业研究 |
A19 |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研究 |
A20 |
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体制机制研究 |
A21 |
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建设研究 |
A22 |
职业院校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研究 |
A23 |
体现“世赛”理念、开放式、普及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制研究 |
A24 |
终身教育视野下县级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
A25 |
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机制、建设模式和功能研究 |
A26 |
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传承与创新的研究 |
A27 |
职业院校文化(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企业文化融入)建设研究 |
A28 |
职业教育服务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创新和传承研究 |
A29 |
职业院校开展老年教育研究 |
A30 |
“质量型”高职扩招研究 |
A31 |
“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
A32 |
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研究 |
A33 |
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 |
A34 |
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研究 |
A35 |
齐鲁职业教育文化研究 |
A36 |
其他同类研究 |
B.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B01 |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研究 |
B02 |
工匠精神培育和齐鲁工匠、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
B03 |
1+X证书制度和资历框架制度研究 |
B04 |
职业教育专业能力标准开发研究 |
B05 |
满足不同生源需求的多种培养模式的研究 |
B06 |
职业教育分层次培养模式研究 |
B07 |
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机制研究 |
B08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B09 |
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B10 |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协同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研究 |
B11 |
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学生研究 |
B12 |
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研究 |
B13 |
校校、校地、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
B14 |
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对接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职业标准的有效模式研究 |
B15 |
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B16 |
职业教育弹性学制、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制度的实施研究 |
B17 |
基于能力标准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学习成果的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研究 |
B18 |
综合高中研究 |
B19 |
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B20 |
其他同类研究 |
C.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 |
C01 |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研究 |
C02 |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研究 |
C03 |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
C04 |
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实践研究 |
C05 |
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院校专业升级改造研究 |
C06 |
职业院校专业考核研究 |
C07 |
职业院校专业认证、质量评价、预警调控机制研究 |
C08 |
学分制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
C09 |
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与研究 |
C10 |
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
C11 |
基于典型工作项目的中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研究 |
C12 |
职业院校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研究 |
C13 |
专业教学标准、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
C14 |
职业院校通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
C15 |
职业院校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C16 |
职业院校公共文化素质教育平台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
C17 |
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创建研究 |
C18 |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精品课程建设路径和使用研究 |
C19 |
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建设研究 |
C20 |
其他同类研究 |
D.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
D01 |
职业教育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
D02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
D03 |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研究 |
D04 |
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功能的阐释与实践研究 |
D05 |
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D06 |
信息化条件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D07 |
职业教育课程及课程内容更新机制的实践研究 |
D08 |
职业学校课程目标的多因素分析研究 |
D09 |
真实应用驱动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应用研究 |
D10 |
职业院校基于云技术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D11 |
职业院校活力课堂建设研究 |
D12 |
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
D13 |
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引进、转化与应用模式研究 |
D14 |
信息化条件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
D15 |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学习模式研究 |
D16 |
其他同类研究 |
E.实践教学改革 |
E01 |
共享性的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及管理研究 |
E02 |
校企共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 |
E03 |
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评价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研究 |
E04 |
职业院校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中心建设研究 |
E05 |
职业院校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研究 |
E06 |
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
E07 |
职业院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研究 |
E08 |
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
E09 |
职业培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
E10 |
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研究 |
E11 |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
E12 |
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
E13 |
职业院校实践基地文化建设研究 |
E14 |
职业院校“校中厂”“厂中校”运行实践研究 |
E15 |
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机制与办法研究 |
E16 |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形式创新研究 |
E17 |
其他同类研究 |
F.师资队伍建设 |
F01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和路径研究 |
F02 |
教师教学发展、教学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设研究 |
F03 |
职业院校教师评聘及管理制度的改革研究 |
F04 |
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制度研究 |
F05 |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
F06 |
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践研究 |
F07 |
“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
F08 |
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
F09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研究 |
F10 |
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
F11 |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研究 |
F12 |
教师队伍师德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
F13 |
教学名师成长机制与培养模式研究 |
F14 |
青年教师成长与培养研究 |
F15 |
职业教育教学名师示范效应研究 |
F16 |
职业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
F17 |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
F18 |
其他同类研究 |
G.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
G01 |
职业院校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的实施研究 |
G02 |
职业院校完全学分制实施研究 |
G03 |
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
G04 |
职业院校内部质量证体系建设与诊改机制研究 |
G05 |
职业教育评价机制研究 |
G06 |
行业协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制度研究 |
G07 |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及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
G08 |
职业教育制度执行监管机制研究 |
G09 |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G10 |
职业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
G11 |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研究 |
G12 |
教学管理信息化研究 |
G13 |
应用科研促进教学改革研究 |
G14 |
其他同类研究 |
H.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 |
H01 |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未来发展的目标、途径及趋势研究 |
H02 |
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大赛对教育信息化提升的分析与研究 |
H03 |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与标准、共建与共享机制研究 |
H04 |
职业院校智能校园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
H05 |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在职业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 |
H06 |
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
H07 |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
I.其他 |
I01 |
|
I02 |
…… |
附件2
各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限额表
各市代码 |
市别 |
分配数额 |
S01 |
济南市 |
35 |
S02 |
青岛市 |
35 |
S03 |
淄博市 |
25 |
S04 |
枣庄市 |
20 |
S05 |
东营市 |
20 |
S06 |
烟台市 |
35 |
S07 |
潍坊市 |
35 |
S08 |
济宁市 |
25 |
S09 |
泰安市 |
25 |
S10 |
威海市 |
20 |
S11 |
日照市 |
20 |
S12 |
临沂市 |
35 |
S13 |
德州市 |
25 |
S14 |
聊城市 |
25 |
S15 |
滨州市 |
25 |
S16 |
菏泽市 |
25 |
|
合计 |
430 |
附件3
项目编号: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报 书
项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 请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 作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 讯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子 邮 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 表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教育厅制
填 表 说 明
1.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项目批准后,学校项目管理部门及项目组自行留存《申报书》,内容、格式须与报送省教育厅的保持一致。
3.封面“项目编号”由省教育厅统一编写;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4.本表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5.申报书须A3纸型双面打印、中缝装订。
一、简表
项目简况 |
项目名称 |
|
项目编号 |
|
起止年月 |
年 月至 年 月 |
专业名称 |
|
专业代码 |
|
项 目 主 持 人 |
姓 名 |
|
性别 |
|
出生年月 |
|
专业技术 职务/行政职务 |
|
最终学历/学位 |
|
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时间 |
年 月至 年 月 |
近3年平均每年面向中高职学生实际课堂教学时间 |
学时 |
近5年主要教学工作简 历 |
时 间 |
课程名称 |
授课对象 |
学时 |
所 在 单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5年主要教学研究项目及成果 |
时 间 |
项目名称 |
在研/结题 |
本人 位次 |
获奖情况 |
|
|
|
第 位 |
|
|
|
|
第 位 |
|
|
|
|
第 位 |
|
|
|
|
第 位 |
|
|
|
|
第 位 |
|
|
|
|
第 位 |
|
项目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 |
总人数 |
高级职称 人数 |
中级职称 人数 |
初级职称人数 |
博 士 |
硕 士 |
行业企业 人员 |
|
|
|
|
|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务 |
职称 |
所在学校(单位) |
承担任务 |
签 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专业名称和代码填写教改项目涉及的主要专业(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可不填),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及每年增补专业目录。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该项目在山东省的研究现状)
|
(二)本项目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方案和进程
(一)具体研究内容
|
(二)研究目标
|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
(四)改革方案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
(五)项目的创新点、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
|
|
(六)推广应用价值
|
|
(七)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改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件、软件、调研报告、著作、论文等。其中,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
|
(八)项目具体安排及进度
|
|
|
四、项目研究基础
(一)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主要成果(包括校级及以上课题、学术论著论文及所获奖励等)
(二)学校已具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和环境及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
|
五、经费预算
六、推荐、审核意见
学校(单位)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合作单位可加附页) 年 月 日 |
市教育局审核意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合作单位可加附页) 年 月 日 |
附件4
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单位名称(章): 市教育局(章)
填表人: 手机: 邮箱:
推荐序号 |
项目编号 |
学校名称 |
市教育局 |
项目名称 |
专业名称 |
专业代码 |
项目主持人 |
项目主要 成员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所在部门 |
职务 |
职称 |
学历 |
专业背景 |
手机 |
邮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本表电子版直接在系统中在线填报,高职院校填写学校名称并加盖学校公章、市教育局填写市名称并加盖公章寄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2.项目申报编号为10位。ABCDEFGHIJ,ABC为选题编号,具体编号见填报指南;DEF为学校代码/市教育局代码(学校代码见附件5,各市代码见附件2);GH为学校推荐名额总数(格式:01、02、…10、11…);IJ为本表推荐排序号(格式:01、02、…10、11…)
3.专业名称和代码填写教改项目涉及的主要专业(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可不填),参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及每年增补专业目录。
4.考虑到打印版面问题,本表打印盖章报送时将项目主持人的具体信息删除,只保留项目主持人姓名打印即可。
附件5
高职院校代码表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G01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G29 |
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
G02 |
山东职业学院 |
G30 |
淄博职业学院 |
G03 |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
G31 |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G04 |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
G32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G05 |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
G33 |
山东轻工职业学院 |
G06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G34 |
枣庄职业学院 |
G07 |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
G35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
G08 |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G36 |
东营职业学院 |
G09 |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
G37 |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
G10 |
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
G38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
G11 |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
G39 |
烟台职业学院 |
G12 |
济南职业学院 |
G40 |
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G13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G41 |
必威BETWAY官网 |
G14 |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G42 |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 |
G15 |
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
G43 |
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G16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G44 |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
G17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
G45 |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G18 |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
G46 |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
G19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
G47 |
潍坊职业学院 |
G20 |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G48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
G21 |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G49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
G22 |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
G50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G23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 |
G51 |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
G24 |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
G52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
G25 |
青岛工程职业学院 |
G53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
G26 |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G54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G27 |
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 |
G55 |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
G28 |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
G56 |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
G57 |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
G71 |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
G58 |
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
G72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
G59 |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
G73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 |
G60 |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
G74 |
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 |
G61 |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
G75 |
临沂职业学院 |
G62 |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
G76 |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
G63 |
泰山护理职业学院 |
G77 |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
G64 |
山东服装职业学院 |
G78 |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
G65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
G79 |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
G66 |
威海职业学院 |
G80 |
滨州职业学院 |
G67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
G81 |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
G68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
G82 |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G69 |
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
G83 |
菏泽职业学院 |
G70 |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
|
|
备注:教科研机构及举办专科教育的本科院校若有意向申报,请与我厅职教处联系申请账号。